紧急提醒!漳州36人食用贝类海产品中毒!近期食用海鲜千万要注意!
想获得更多厦门生活知识及商品优惠信息请点击这里客服咨询:
紧急提醒!漳州36人食用贝类海产品中毒!近期食用海鲜千万要注意! 今日上午,从漳浦县卫计局了解到,截止6月8日24时,先后有36名村民被送往漳州市级医院和漳浦县级医院检查救治,中毒者大多是食用青蛤(淡菜、贻贝)引起的,目前该县相关部门正在紧急处置此事,具体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。
原因:主要受海洋赤潮影响
6 月 7 日,据福建省赤潮监视监测网报告,6 日在泉州石狮市梅林码头附近海域发现链状亚历山大藻赤潮,面积约 2 平方公里,该藻种可产生麻痹性贝毒,省厅已启动赤潮灾害三级应急响应程序。

=========官方提醒=========
因海洋赤潮影响,漳州市沿海部分县(市)出现个别群众食用青蛤(淡菜、贻贝)引起头晕、手脚麻痹等身体不适症状。
为确保群众饮食安全,有效预防贝类毒素,请各经营企业、餐饮单位严禁制售青蛤类食物,同时提醒广大群众近期暂时不要购买和食用青蛤,慎食贝壳类海产品。发现误食,出现中毒症状,尽快就医。【漳州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】
特邀福建省立医院急诊内科副主任医师林庆明
夏季是海鲜渔货出产丰富的时期,海鲜品种繁多、味道鲜美,让人忍不住多吃几顿。但专家指出,海鲜虽然含有丰富的物质营养,但是不宜暴食。而且吃海鲜也是有很多讲究的。

海鲜煮不熟含有细菌易中毒
据了解,夏季是海水赤潮的高发期,海水中会产生大量有毒的甲藻类生物,导致毛蛤、花蚬、扇贝、巨蛎等贝类带毒。在夏季,应尽量少吃海水贝类等海鲜,并在烹饪之前充分浸泡。

林庆明介绍,每到夏季,因海鲜中毒被送到急诊科的患者不在少数,多少是因为吃了没有煮熟的海鲜导致的。
海鲜中的病菌主要是副溶血性弧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,这些细菌耐热性比较强,正常要80℃以上的水温才能灭杀。此外,除了水中带来的细菌外,海鲜中也可能存在寄生虫卵及加工带来的病菌和病毒污染。
市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食用,会出现急性起病、腹痛、呕吐、腹泻及水样便等症状,比较严重的还会出现感染性休克,脏器损伤,甚至导致死亡。
林庆明提醒,一般来说,在沸水中煮5分钟才算彻底杀菌。因此,在吃“醉蟹”、“三文鱼”、“酱油腌海鲜”之类不加热烹调的海鲜一定要慎重,吃生鱼片的时候也要保证鱼的新鲜和卫生。

夏季吃海鲜防中毒注意这四点
1选择新鲜的海鲜特别是在挑选贝类时,发现有死太久及变质海鲜一定不要买。
2吃海鲜时不要大量饮酒因为饮酒有可能加快本病的发生。
3不要吃赤潮期捕捞的海鲜
这类海鲜体内寄生的一些微生物含有较多神经毒素。
4老年人不宜过量吃海鲜因为老年人对神经毒素的敏感度高,加上体质较弱,很容易因发生中毒而危及生命。
如何选购海鲜
日常生活中,我们该如何选择海鲜呢?专家提醒,在选购急冻海产时,应留意店铺的冰冻设备、以及存放方法是否恰当。
鱼和虾蟹
买海鲜尽量选购活的,因为海鲜腐坏得很快。
尤其是买蟹,死蟹最好不要买来吃。如果熟龙虾有腥味,则不要吃。新鲜的龙虾不应该有腥味。
冰鲜的海鲜如有浓烈腥味,即可能已开始变质。
不要吃龙虾中绿色的“龙虾肝”。虽然有些人觉得很好吃,但这些器官(肝脏)会储存着毒素,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。
贝壳类海产
蛤蜊、蚝、蚌、蚬之类海产,在烹调之前检查一下它们的壳是否仍紧闭,否则就要丢掉。
有甲壳的海产,在烹调之前要用清水将其外壳刷洗干净。
买新鲜鲍鱼、蛏子或象拔蚌等,可用手碰一碰,选取活的、会动的。
贝壳类海产烹煮前,在淡盐水中浸约一小时,让它自动吐出泥沙。浸泡时间不宜过长,否则原来新鲜的海产反会被其中部分腐蚀了的所污染。
在烹饪贝类时,一定要煮熟煮透,高温下会大大降低微生物污染所造成的食源性风险;避免食用贝类周边内脏、生殖器及卵子等发黑的部位;尽量减少食用频率,单次食用量不宜太多。

出现海鲜中毒症状怎么办
一旦食用海鲜后发生中毒,首先要马上拨打120,尽快到医院处理。
蔬菜水果等含维生素C较多,多吃有助于肝脏排毒、加快毒素分解;牛奶、米汤等也可以保护胃肠道,因此在吃海鲜之前吃蔬果、喝点米汤,或可起到轻微的缓解之效。
本资讯信息是来自
逛鹭岛 小编 通过网络收集而来的关于厦门最新最热门的本地资讯。
您若也有需要分享的可以直接在我们网站上分享你的内容,让大家都知道。
版权声明,本活动信息隶属网络收集而来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及时清除信息。
获得更多厦门生活知识及商品优惠信息请联系我们:关注我们微信小程序和微信公众号
想获得更多厦门生活知识及商品优惠信息请点击这里....
你设置的联系邮箱是*: (当有人给你留言回复之时,联系邮箱可以及时通知你)
我们建议你填写正确的邮箱地址,如果你之前填写邮箱地址是错误的可以通过 【修改资料】 来重新设置